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诚信配资
聚焦·背景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会议指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事关长远发展的重要惠民举措。
要指导各地尽快细化工作方案,按照分担比例安排好补助资金,确保按时足额拨付。
要加强动态监测评估,科学核算办园成本,统筹好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政策衔接和兜底保障。
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变化、财力状况等因素,坚持保基本保普惠原则,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提升办园质量水平。
要加强学前教育监督管理,严格落实监管责任,规范办园行为,切实守护好在园儿童身心健康。
聚焦·嘉宾
储朝晖诚信配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此次国常会再议学前教育免费,标志着免费学前教育从今年全国两会提出的理念,正式落地为地方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储朝晖告诉封面新闻记者,这一政策的核心价值在于为保障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的经费需求提供刚性约束,这正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最迫切的需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受访者供图
政策意义为何?
破解学前教育经费瓶颈
回顾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变迁,储朝晖提供了一组关键数据:2010年以来,学前教育经费增长显著,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从1.7%提升至6.2%。但他同时强调,这一增长仍未满足实际运行需求。“2008年我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调研时就测算过,学前教育经费需占教育经费总额的9%才能维持正常运转。然而今天,仅北京、上海等少数发达地区达标,多数省份存在差距。”
储朝晖表示,此次会议要求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实质是向地方明确了增加学前教育经费的要求,这对保障学前教育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目前,学前教育领域长期存在均衡与公平问题。储朝晖举例,部分地区每个公办学前教育学位的全口径财政经费投入超过5万元;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对普惠园补助仅数百元,这种差距严重制约了教育公平。“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能推动各地加大经费投入,为学前教育向普惠、优质、均衡、公平、安全方向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从社会发展维度看,政策还将产生多重联动效应。增加学前教育经费投入能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是积极人口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落地关键?
因地制宜弥合群体与区域差异
“政策落地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地方实际细化方案,尤其是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存在差异,需要针对性破解。”储朝晖认为,各地在推进过程中需抓住三个核心环节。
首先,需明确政府责任与经费逻辑。他指出,当前部分地方对学前教育的长远发展责任认识模糊,甚至因学龄人口减少,产生“可减少学前教育投入”的肤浅观念。“学前教育需求不仅是学位数量,还包括普惠性、多样性、可选择性、可及性、便捷性等多重指标。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整体需求实则增长而非减少。”
储朝晖强调,今年6月1日《学前教育法》正式实施,各地需依据法律细化政府责任和各环节措施,将学前教育视为“必担之责”。同时,方案制定需结合地方实际,避免“一刀切”。
其次,平衡好公办园与民办园发展是另一关键。储朝晖直言,过去推行“普惠性民办园”政策存在一定逻辑误区——部分地区将政府的普惠责任转嫁给民办园,导致部分民办园因补贴不足、收费受限而发展困难。“良性生态需要公办园与民办园共存共发展,不能追求‘纯公办化’。”
他提出,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补足民办园的经费足额,及时到位。当家庭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时,应享受同等财政补贴额度。具体而言,政府对民办园的补贴与民办园收费之和,应不低于当地对公办园的全口径投入,以保障公平和适度竞争,才能形成可持续的良性生态。
此外,兜底特殊群体权益是政策公平、普惠的体现。他建议诚信配资,一方面明确公办园优先招收家庭经济困难、孤儿、残疾儿童的责任;另一方面优化布局,允许小型幼儿园存在,确保偏远地区儿童“有园可入”。同时,需保障这类儿童享用的财政经费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让免费政策真正惠及包括特殊群体在内的适龄儿童。
如何实现动态平衡?
优化教师待遇加强安全监管
“免费学前教育不是降低质量的‘福利’,而是以更高标准守护儿童成长。”储朝晖强调,政策需同步解决教师待遇与监管漏洞等问题。
当前,幼儿园教师待遇和办园质量的核心问题是“不均衡”。他透露,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根源在于民办园经费被“双重挤压”——收费受限且补贴不足、不到位。“要破解这一矛盾,需确保补贴足额及时拨付,为教师待遇提升提供经费保障。”
他提出,无论公办民办、规模大小、城乡差异,应平等对待,摒弃按等级、类别标准划分出三六九等,在政策与经费上一视同仁,从而为教师和幼儿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在加强学前教育监管方面,储朝晖认为需先解决幼儿园生存问题,再规范监管行为,二者密不可分。若仅监管而不顾及生存需求,难以实现有效治理。结合“甘肃幼儿园铅中毒”等事件,他指出,部分地区对安全、环境等领域监管不力。
他建议,监管需聚焦三个维度:一是严格安全底线,强化食品、环境(如重金属检测)、活动安全等关键环节;二是遵循教育规律,纠正“过度知识化教学”“室内时间过长”等问题;三是避免过度监管,减少不必要检查,让幼儿园专注教育质量提升,切实守护儿童身心健康。
配配查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